(忠蔚註:本文是回答一位讀者的留言,留言會附於文末

----------------------------------------------------------------

「心理學」的學派不同於「心理治療」的學派!不說清楚會混淆大家的。

我們可以大概的說,「心理治療」是心理學相關的部分,但其實在國內很早就把純心理學與臨床心理學(心理治療)分家,學者們主張它們各自有不同的領域。

以大學系、所來分類,傳統心理學的理論組含:認知、知覺、社心、人格、生理、發展、計量;後來還有工商等等。而臨床心理學中,就含有三大塊的知識:「心理治療」、心理藥物學以及心理病理學。佛洛伊德的學說很廣,那個時代的人並沒有區分「心理學」與「心理治療」所以統統都講,包含心理學(他也談人格、發展),也包含「心理治療」。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是幾乎在每一本「心理治療理論」、「諮商理論」的書籍中,視它為第一個學派。 

我不認同一進心理系就會迷失,大一有普通心理學的課,老師上的好,其實能夠一窺目前西方心理學的全貌。自學者推薦一本遠流的教書書《心理學》洪蘭老師翻譯,雖然目前已絕版,但請去圖書館借閱。它光是章節的分類,便很有意義,可供參考。

另外,我也不認同,想要學好心理學「最好」從佛洛伊德的精神分學入門,然後跳進神經科學的領域。佛洛伊德的學說龐雜而系統性不足,無論從哪個點切入,對初學者都是個負擔,也會搞混,以為心理學就是這樣沒有系統、把心理學和心理治療混在一起,是非常難建立一整套系統的入門磚。 

最後,現代神經科學的基礎,其實是解剖學,更基礎是有機化學、動物學以及細胞。從解剖出發,歷經功能區位說的爭議之後,進入心理藥物學的領域了解神經傳導系統在功能上的巨大影響力,才能擺脫靜態的大腦區域功能的看法,進入動態的觀點,也才能與現代神經科學的研究觀相接軌。而在學習這一科之前,應該先學學知覺心理學,同時配合認知心理學,而不是一開始就先栽入神經心理學。


---------------------------

原始讀者留言:

心理學有五十多門學派,許多原對心理學有興趣的人,一進了心理學系反而迷失了.

要想學好心理學最好由佛洛伊德的精神分學入門,並具備現代神經心理的基礎智識__大腦功能學__則有了真正科學研究的基礎後,再研究其他的學派就不會無所適從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心理學 心理學系
    全站熱搜

    忠蔚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