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學習:一門結合心理學、神經科學與機器學習的新科學

主講人:臺大醫學院謝豐舟教授

 

謝教授主講第一場,內容分別介紹三個主題【大腦】、【演化】與【學習】。

時間的關係,簡報播放的太快,要抄是太不可能,尤其是到後半段,簡報簡直用飛的,不過上網居然也找到了謝教授之前寫的文章(有興趣可以點進去),內容應該是跟演講前2/3的內容一樣(大腦與演化),所以大家不用太擔心。由於這文章貼上來太長了,大家請自己「點過去」看啊!以下只列出綱要:

 

1、哺乳類腦皮質的特點
  層狀
  有的神經元細胞並非原處産生
  神經元細胞的遷移是“後來先至”(inside out))
2、人類藉著腦皮質的擴張爬昇演化的階梯
  Enlargement of neocortex。
  Experimental tests of radial unit hypothesis。
  Development of convolutions。Evolutionary adaptation of radial glial cells。
  Multiplication & elaboration of cortical map。
3、人類與鼠類的新皮質有以下不同
  Subpial granular layer
  Migration from the ganglionic eminence to the thalamus
  Two origins of cortical interneurons
  Predecessor neurons
  Small is big
  genetic difference。
  Region specific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至於學習,詳細內容請參考這裡

 

1、謝老師提到四少結合四個學科來研究學習:心理學、神經科學、教育、machine learning。

2、Learinig是什麼?
  Learinig是一種運算
  Learinig是一種社會性的活動
  Learinig是連結「知覺(perception)」與「動作action」
  (ps:這裡謝教授的中文用感覺,但英文放的是perception,所以應該是採用知覺才對,感覺是sensation)

3、學習在人與其他哺乳動物不同之處
  模仿
  共同注意力
  同理心與社會情緒(情感具有社會特性)
  人類大腦:長時間的未成熟期,腦被隱性學習&經驗統計所雕塑

4、對教育的啟發
  早期介入
  校外學習
  正式教育(face to face, one to one,這也是為什麼活生生的老師是重要的)

5、Terry Doyle教授曾來台大演講,他在Ferris State University主持Faculty Center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主要工作是結合neuroscience(神經科學), biology(生物學) and cognitive science(認知科學)於教學上,以促進學生的學習。
Terry Doyle教授很夠意思的,留下他的網址, (謝教授簡報上的是舊址已無效,這裡的才有效),進面有豐富的資料可供參考。

6、腦神經科學的觀點的「學習」十二要訣(Terry Doyle教授提出):
  1.運動顯著增進腦功能
  2.腦子是社會性的 (The Brain is social)
  3.每個人的腦子線路連結都不一樣( Brains are wired differently)
  4.注意力與學習(Attention and learning):一次只能專注一件事
  5.記憶(Memory)
  6.情緒與記憶 (Emotion and memory):
  7.睡眠 (Sleep):腦子需要睡眠來處理資訊
  8.壓力 (Stress):壓力會降低或有礙腦部功能。
  9.多重感官 (Multisenses)
  10. 視覺是所有感官之王(Vision trumps all other senses)
  11. 男人與女人的腦子不同(Men’s and women’s brains are different)
  12. 人腦是個尋找形式的裝置(The brain is a pattern seeking devic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忠蔚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